不知从什么时候起,看病难已经成为一个全民问题。每天清晨,天将亮未亮之际,医院的门外排起了长长的队伍。等到医院开门之时,看病的患者蜂拥而至。如果运气不好,可能当天并不能挂号问诊,只能第二天披星戴月的重新排队。这就是中国看病的的盛况。曾经,我见到过2位医生,一天共会诊了140名患者的情况,不得不让人感叹,在中国看病,真是难啊。
面对这一情况,不禁让人陷入沉思:每天真的有那么多的病人需要紧急会诊吗?在医院门口,和等待排队的叔叔阿姨聊过几句,从他们口中得知:有些等待排队的人本身并没有太大的问题,只是年纪大了,身体上稍有风吹草动,就会来医院看一看,毕竟,医生的检查结果才是最权威的。
在这望不到头的队伍中,不知里面有多少患者是这种情况。如果人数较多,那么就会让最需要看病的患者不能及时诊断,严重点甚至会耽误病人治疗的最佳时机。另一方面也是造成了“中国看病难”这一情况的原因之一。
同前几年开始,这一情况近些年来也得到了改善。原因是人们养生意识有所提高。未雨绸缪的结果就是国民的身体素质有所提高,看病率的降低使真正需要看病的患者,能够及时得到诊断。
那么国民是如何进行养生的呢?
一、锻炼
广场舞风靡中国各个街头小巷,无论老人小孩,当音乐响起的一瞬间,身体都会跟随音乐不停摇摆。各个城市都会举行各种体育运动,鼓励市民积极参与,强身健体。因此运动量的增加,提高了市民的免疫力,将亚健康扼杀在摇篮之中。
二、养生意识增强
如果说体育锻炼是外部环境的促使,那么不断增强的养生意识则是居民们自发的行为。除了日常的少盐少油等情况外,五谷杂粮现磨粉、黑蒜等食补产品也成了很多家庭餐桌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。
医院拥挤的背后是国民对自身健康的关注,在预防优于治疗的今天,通过食疗产品慢慢吃出健康,吃出好气色。